义乌简单介绍

辽宁定制衬衫市场报价表-辽宁定制衬衫市场报价表最新

■基本信息

位于中国浙江省中部。义乌市目前实有人口已经达180万。汉族为主,有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佤族、畲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等23个少数民族。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乌伤县,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于乌伤置绸州,六年分设乌孝、华川两县,七年废绸州,合两县称义乌县。1988年5月撤县设市。金属资源有铀、铁、铜、铅锌、锰。非金属资源有萤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动物资源有穿山甲、江猪、灵猫、獐等。植物资源有花榈木、浙江楠、含笑等。中草药材有白术、丹参、桔梗等。土特产品有火腿、南蜜枣、红鸡毛等。名胜古迹有秦颜孝子墓、晋郭璞所造水井、双林寺、骆家塘遗址、宋宗泽先祖墓、赤岸冯孝祠等。

行政区划:佛堂镇 义亭镇 上溪镇 大陈镇 苏溪镇 赤岸镇 稠城街道办事处 稠江街道办事处 北苑街道办事处 江东街道办事处 后宅街道办事处 城西街道办事处 廿三里街道办事处

邮政编码: 322000 区号: 0579

2007年,义乌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地理位置

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位于金衢盆地东部,东经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纬29度02分13秒至29度33分40秒,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东邻东阳,南界永康、武义,西连金华、兰溪,北接诸暨、浦江。至省会杭州百余里。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境内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土壤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

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9.3℃,一月份最低,为4.2℃。年平均无霜期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之间。

义乌位于西太平洋沿岸前居中位置,南接广东、福建,西接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目前已形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交通网络。义乌是目前全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形成发展

今天的义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个地方原来很穷,农业自然条件不好,很多农民只好外出经商,摇拨浪鼓卖糖。义乌政府在当地老百姓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在很多地方都在驱赶‘马路市场’的时候,只能考虑接纳他们使之能够生存下来。不敢说义乌市领导有先见之名,当时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为了扶持农民,为了发展经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浙江行政学院副院长马力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的确,正如马院长所言,今天的义乌是波浪鼓里摇出来的,虽然义乌领导没有先见之明,但义乌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义乌人敢为天下先。

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开放城乡市场。放开手脚经商的农民如鱼得水,纷纷加入经商队伍。这期间,部分经营户通过经商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买进机器办起加工厂,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的家庭经营模式。

■草根经济

义乌政府的慷慨接纳使当地老百姓的生存条件改善了,从政府角度讲,税收增加了,城市发展就更有底气了。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市场一经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后,商人们就蜂拥而至。一时间,金华、永康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义乌,义乌市场逐渐强大,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散中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

市场的虽然形成了,也使义乌人摆脱了贫困,但没有真正的富裕起来,在当时,一箱工艺品的批发利润仅有一二十元。所以义乌的企业便接踵而至。

起初,义乌的商品主要来自广州、宁波和温州等地方,只有及少部分是当地加工制造的,然而当时的制造业有着相当高的利润,而义乌只是为这些地方服务罢了。这也导致了一些经销商心里产生了不平衡,于是,他们摸着石头办起了自己的企业(通过经商已取得小部分资本)。但是在义乌的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义乌的企业主主要是农民出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只知道什么好卖生产什么,对于企业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划,更谈不上什么科学管理,所雇佣的工人也是来自江西、安徽和湖南等地的农民工,生产的都是一些手工艺品和一些简易的日用品,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昨天生产的袜子不受顾客的欢迎明天换一个款式,明天不好卖,后天再换,直到顾客满意为止;而顾客一旦满意就大量投入生产,同时开发新的款式,老款式降价 久而久之,很多企业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这也就是后来被中央电视台称为“草根经济”的义乌模式企业。

■政府作用

人们所赞誉的“义乌模式”背后其实市场是义乌经济的命脉,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义乌市政府始终牢牢把握市场资源和物流场站两大资源的调控权。从马路市场到中国小商品城成功上市,从市场规划到市场建设,从行业布局到市场管理,从市场硬件提升到市场功能提升等等,政府都会倾全力来组织、实施好,始终牢牢把握住对市场资源的调控权。同时,物流场站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一个配套设施,他们始终坚持政府投资建设,然后以最低廉、最合理的价格租给货运公司经营的运作模式,努力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牢牢把握着市场资源,最终形成“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有机地结合。

义乌政府的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力求在创新民营经济发展路径上有所作为。县域经济,作为典型的基层经济,其实质是“微观主体”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微观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和服务作用,致力创新独特的发展路径,使民营经济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切实转变职能,力求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上有所作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先发性体制机制优势正在弱化,迫切需要提升发展层次,进一步增强区域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和谐发展,力求在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上有所作为。任何环境的创造,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打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和企业都要承担责任,只有“政企共努力”,才能“着力优环境”。

■商品市场

义乌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作为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大市场、大流通、大网络的格局。

1、义乌市场是全国小商品物流、信息流中心

义乌市区拥有市场总面积7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3.5万个,其中主体市场“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50多万平方米,商位2.7万个。市场经营人员7万余人,日均客商流量16万。市场汇聚了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日货物吞吐量3000多吨。

义乌在小商品的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借助传统媒体和INTERNET下的对外信息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初步确立全国小商品的信息中心地位。

2、义乌是全国最齐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

义乌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和流通优势,义乌市场承接着长江、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再加上东南沿海人才、技术、资金的综合优势,其小商品代表着国内较高的水准,引领着中国小商品的潮流。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因而成为全国小商品展示的大舞台,市场也被称作“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览会”。2000年,第六届博览会有来自世界 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3个省市近1300家企业参展,成交额达38.56亿元,以其鲜明的大市场特色和巨大的展览效应,初步确立了全国知名展会地位,并开始向国际性展会迈进。

3、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义乌市场知名度、外向度近年明显提高,市场商品质量、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经营手段和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向外推介力度明显加大,小商品出口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义乌市场目前汇聚了国内外4000余家知名企业在此设立总经销,总代理,有1000多家国外企业及贸易机构在义乌设立办事处,每天在义乌采购小商品的外商2000余人。商品出口到122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出口商品交货值为80亿元人民币。

4、义乌是全国的市场中心

义乌市场的辐射力大。义乌已经逐步建立了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在国内的甘肃兰州、北京通州、青海西宁、四川、辽宁、广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场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国外的乌克兰、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场。总数约为30余座。义乌已经成为这些市场的中心支撑点。

5、义乌市场主要贸易区和商品种类

义乌市场群由10个专业市场和30多条贸易街区组成。其中的主要商品大类有:

器材类:钟表、电子、家用电器、照相器材

工艺类:各类工艺品、饰品、玩具、文具及办公用品、体育用品

日用类:日用百货、五金、皮具箱包、化妆品、雨具、塑料制品

针织服装类:衬衫、时装、内衣、袜类、鞋帽

食品类:各类食品、酒类、饮料

6、义乌的八大优势行业:

义乌已经形成以下八大行业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服装、针织、饰品、拉链、玩具、五金、印刷、毛纺。

■商机无限

在中国,义乌在小商品流通中起着“承东接西”、“接轨国际”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世界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分工的日益形成,义乌的小商品贸易作为传统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义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城市,义乌人勤劳好客,凡是到过义乌这个“商品之都”的人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义乌市场商品之丰富,价格之便宜,质量之稳定,竞争之激烈,将大大超出你们的想象,同时更会激起你们对义乌浓厚的兴趣,并将被义乌深深地吸引。在这样一个商机无限的城市和贸易环境里,如果你们身临其境,更多的财富不是梦想。

中秋节,送什么礼品给家人比较好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崇尚礼仪,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一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这种文化的物质核心--礼品,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历史背景,礼品也各不相同。

交际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牺牲)奉献于神灵。

也许从那时起,在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关于礼物这个概念,还有人说它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被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的庇护。

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还有人认为,最初的礼就是一种商业性质的物品的有来有往,原始的“礼尚往来”,实质上就是以礼品的赠与酬报的方式进行的产品交换。

1.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定制礼品加快了礼品在个性化市场内的发展,我们在逛商场的时候定制的礼品随处可见,上面都会加一些企业的logo、对企业自身的简短介绍、企业自身特色等等,现在人们逛商场时无形之中给自己的企业打了一波广告。

2.定制礼品增强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或者个人在定制礼品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在企业上:为客户进行礼品定制,一方面增强客户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宣传。在个人方面: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过生等等,当他们收到特殊的礼品定制的.

3.定制礼品推动企业和用户双赢定制礼品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本公司老员工的感谢,假如是生产笔记本、手机、电视等用品,对老员工在本公司勤勤恳恳的工作作为奖励,这不仅让老员工感到自己的劳有所货更能激励其他员工对本公司更加尽心尽力。

北京金企文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文定制),为金企集团全资子公司,立足于为广大“企业、机构、活动”提供礼赠品、职业装、福利品、企宣品、印刷品、办公品、衍生品、设计品八大类文化创意产品“咨询策划、创意设计、定制生产、仓储配送”的全案服务。

金文定制,以“优质的产品、工厂的价格、门店的服务”为客户服务理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整合供应链生产资源,以投资入资的形式,完成对11家优质生产商的控股,实现直属工厂可直接服务终端客户,省去中间商利润,最大幅度让利给客户。

金文定制秉承“产品生产专家,一切因您定制”的企业目标,通过11家直属工厂和上百家联合生产企业,及52个国内外品牌礼品渠道一线代理,通过互联网络和各省实体(O2O),为企业、机构、团体提供金银珠宝、工艺美术、职装工服、数码电器、户外装备、玩具公仔、箱包皮具、日用生活、办公文具、印刷物料十大品类的柔性智造(C2M)批量生产。

目前,金文定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浙江、山东、青岛、安徽、福建、厦门、苏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川、重庆、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广西、云南成立有30余家金牌服务公司,以满足客户本地化定制的需要。金文定制全国各地金牌服务公司均具备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工艺师、打版师,以及专业的产品经理为您提供咨询定制服务。

智造辽宁蝶变记|大数据+ 智能制造,大杨集团打造世界最强服装定制企业

在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杨集团”)服装定制工厂内我们看到,工人从电脑上远程接单后,利用智能排版系统,选好一件西装所需的各种面料,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裁剪。

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我们最快的时间,4 个工作日就可以交付。一个非常快捷的生产闭环,就让消费者把定制服装从高大上的很贵、(交付时间) 很长、负担不起的产品,变成触手可达的、可以随手买到。”

创建于 1979 年的大杨集团,拥有 4000 多名员工,主要从事各类中高档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年服装综合生产加工能力 1100 万件(套),年西服出口量600万件(套),年服装定制产量 200 万件(套)。85% 以上的产品出口,是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装生产企业。

01 2 亿元打造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西装的私人定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大杨集团的西装订单中,定制西装占有很大比重。对传统服装生产企业来说,私人定制这一向对小众的市场具有生产成本高、制造周期长、难以大规模生产及推广等痛点。要想破解这一瓶颈,企业必须对生产流程进行变革创新,通过发展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将供应链柔性程度不断优化。

2016 年起,大杨集团开始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累计投入2 亿元打造大杨集团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大杨集团以深度定制和即时体验为目标,打造了定制服装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Ustyylit。通过平台化发展,打通服装消费与服装设计、生产、物料、物流、客服之间的数据链,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定制需求,驱动服装设计、面辅料采购、版型选取、生产组织、计划排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汇聚遍布全球的面辅料供应商、制造工厂、贸易商、品牌商、零售店铺等资源,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协同生产,实现全球服装个性化定制的按需柔性智能定制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新型的体验式服装定制服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于该平台打造的“支持深度定制与即时体验的全品类服装个性定制化项目”入选 2020 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02 智能化、数字化贯穿生产销售全过程

大杨集团通过应用自主开发的高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上层数据集成分解、底层数据汇总分析、生产过程即时更新的基于数据动态管理的数字化车间。通过加强基础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保障数据信息交换的稳定性、准确性,实现产品生产流程高效运转。

由智能化生产设备组建的规模化柔性定制生产线,满足单裁定制业务的生产工艺流程需求,解决产能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大批量生产与单量单裁定制生产的柔性组织,满足了大规模单量单裁定制化生产能力需求。

大杨集团对营销管理模式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面向全球客户和消费者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通过自主研发量体标准和量体数据系统、千万级版型数据库、字典式编码统一物料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定制服装的基础数据平台,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构建高效的营销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营销终端、生产工厂端、供应商端数据协同管理,实现全面紧密的合作。

通过逐步完善智能化生产体系,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面向客户端、供应端、生产端、物流配送端的各环节,将单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后实现规模化生产,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及现代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定制服装的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

03 智能制造让小众高端消费变为大众 时尚 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定制服装作为高端消费数量倍增。80 后、90 后消费者追求自己的服饰有个性化、 时尚 化特征,对定制服装需求更为强烈。

同时,人们体型的差异,对更为合身的定制服装需求增多。因此,服装私人定制需求端大幅提升。据测算,目前国内服装定制市场规模在 2000亿元左右。

大数据 + 智能制造突破量体、打板关键环节,柔性供应链实现定制服装的批量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定制周期。技术端的进步使得服装私人定制这一小众高端消费变为大众的 时尚 选择。

胡冬梅介绍说:“定制服装的价格越来越亲民,早些年定制西装可能要三五千元一套,但是目前 2580 元就可以定制一套特别心仪的纯毛面料的西装。那么,如果通过线上一些促销活动,这样的定制服装甚至可能不用 1000 元就能买到。”

大杨集团全球营销网络已遍布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单裁合作店面上千家。定制服装产品品类已由西装拓展到衬衫、裤子、大衣、女装、休闲装等 7 个品类,生产能力、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全球领先。2019 年,大杨集团单裁定制产品达到 130.4 万件(套),实现出口创汇 7000 余万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装生产企业。定制产品销售收入占集团整体业务营收比例由 2016 年的 14.1%,提升至 2019年的 36.2%,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21 年,受全球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大杨集团海外服装业务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定制服装生产,依然实现销售120 万件(套)。

2021 年 10 月 ,在中国服装行业最具规格的年度盛会——中国服装大会上,担任议题主席的胡冬梅,在“智能制造与人机融合”平行会议作了开题演讲,以大杨集团的数字化改造实践,同与会者分享了服装行业智能制造的体会。

2021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每两年评定一次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第五批名单公布,大杨集团凭借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能力,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2021 年 12 月,在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装制造大会上,全国共有 12 家企业荣获“2021 中国服装产品创新基地”称号,大杨集团旗下的大连大杨服装定制 科技 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大杨集团通过加强以技术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四大创新主体建设,加强与海外专家、国内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 科技 人才的管理培育,以创意设计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形成产品、服务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核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大杨集团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6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1 个,国家级产品创新基地 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 科技 创新服务机构 1 家,跻身世界服装行业五百强、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行列。大杨集团近年先后获得“辽宁省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十四五”期间,大杨集团将积极推进“双循环”战略,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国内业务,围绕“品牌大杨、定制大杨、数字大杨、资本大杨、文化大杨”五个方面,全面提升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大杨集团将坚守“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继续打造以全球服装定制业务为重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促进规模化服装定制业务的发展,为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为大连区域经济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Inside the garment factory of Dayang Group CompanyLtd. (Dayang Group for short), we see the workers finish tailoring a garment within one minute after they have received a remote order on the computer, completed smart typesetting, and selected the fabrics for the garment.

“We can deliver the suit in 4 days. In this way custom-made garment becomes reachable to the consumer who had previously to spend more money and more time,” said Hu Dongmei,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arment group in Dalian.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1979, Dayang Group has 4,000 employees and its business ranges from designing, producing, selling middle and top quality dress products. Its annual output amounts to 11 million pieces or sets. It exports 6 million pieces or sets of western-style dresses. Its annual custom-made garments are 2 million pieces or sets. As the largest custom- made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85% of its products are made for exportation.

Since 2016, Dayang Group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in AI production system and invested 200 million yuan in making the enterprise an international AI garment producer in flexible customization.

By optimizing its AI production system, the group has placed its focuses on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for the sake of its customers, suppliers,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Its clients' personal needs are modulized before mass produced. Now its overall capacity in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ed and modernized. And th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has been improved and production cycle shortened.

Since China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a generation of young consumers has shifted their interest to personalized fashions. They are the ones who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custom-made costumes and consequently there's a great demand on the part of the customers.

According to Hu Dongmei, the price is more and more customer-friendly. A business suit cost almost 5,000 yuan if it was custom made in the past,while its price has been cut in half to 2,580, even if it is of purely wool fabric. If it is ordered by online promotion, the price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o less than 1,000.

Today's Dayang Group has market networks in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ts cooperative tailor shops amount to over 1,000. Its products include 7 categories of shirts, trousers, overcoat, lady's dress, and casual clothes. It has become a leading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its productivity, delivery, and quality.

Up to now, Dayang Group has 6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of national class, on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novation base of national class, one technical center of provincial enterprise, and on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The group is one of the world top 500 enterprises,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op 100 garment producers in China, winners of Liaoning Governor's Quality Prize, and National May 1 Labor Prize.

(Trans. by G. Q.)

摄影:李 东